战斗民族火车醉酒记

K3列车,世界上最长的陆路铁路线,横跨欧亚大陆,从北京出发,先后穿越蒙古国、西伯利亚,最终到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,全长8900多公里,历时131小时36分,相当于绕地球赤道半圈,一路驶过丛林、沙漠、湖海与城市,与熟悉的祖国渐行渐远,迎来的是一路的新奇与激动。

从蒙古边境跨入俄罗斯不久,贝加尔湖畔的伊尔库茨克(Иркутск)站上来了六七个俄罗斯年轻人,二十出头的样子,是一群去秋明旅游的学生,俄罗斯人英语不好,中文就更不用说了,相望良久,终于想起一个词“friends”,然后又陷入了沉默。

过了一会儿,他们随手分了我一包零食,又从包里拿出一个2.5升盛满淡棕色液体的可乐瓶。他们倒了一小杯递给了我,以回应我的好奇。凑近一闻,白酒的味道。想起罗斯民族闻名遐迩的“特饮”,我惊喜的指着酒杯问道“vodka?”(伏特加)。他们连连摇手:“самогон”,看我不明白,又用俄语给我做了一连串的解释,仿佛讲得更复杂些我就能听懂似的,可我依旧茫然地摇头。斜前方铺位的另一个小哥忍住笑,指着酒告诉我“homemade wine”(自酿酒),我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。他们却哈哈大笑起来,印象中的俄罗斯人是不苟言笑的,却未曾想到这突如其来的笑声如此富有感染力。

他们用手比划着让我尝一尝,我好几次举起酒杯,却又仓促地放了下来,单是一闻酒味就已觉浓烈。突然想起来,上车前特意买了几瓶二锅头,赶紧翻出来,想以此转移他们注意力,模仿着新学的俄语词,告诉他们“китайский самогон”(中国的自酿酒)。拿着二锅头,他们一脸欣喜,迫不及待却又语言不通,着急得比手画脚地问我,他们能不能尝一口。见我点头,三五下打开了瓶盖,对着瓶子就“吹”了起来——没错,一口气“吹”了半瓶二锅头,喝完还连连竖起大拇指赞扬。

本以为就此逃过一劫,没想到尝到甜头的小哥也没忘落下远道而来的客人一同分享,并定下了规则:他们喝二锅头,我尝自酿酒。比划着让我呷一口“意思意思”就可以,并还格外照顾我,同意我喝一口酒后可以用可乐“漱漱口”——在俄罗斯,喝酒就是喝酒,没有饭菜,没有软饮,不觉想起俄剧里的一句话:“在俄罗斯不喝酒,就像在美国对人竖起中指。你真的想对他们竖起中指吗?”——客随主便,我也再难推辞,一口酒下肚,还没缓过来,小哥就凑过来指了指自己,又指了指我,大概是在问我们是不是已经算是朋友了,我点点头“конечно”(当然),随即他就用他手中的二锅头一碰我的酒杯,又一大口下肚,未曾想中了圈套,我也只得乖乖又嘬了一口……

就这样我,一个中国的文弱书生,陪着战斗民族的豪杰们在火车上开始“拼起了酒”——语言不通,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有限的外语在此刻却好像那么丰富——为了两国友好喝一杯,为了这列火车喝一杯,甚至,我们还一同祝福普京先生寿比南山,然后再哀愿了马克思、列宁同志永垂不朽……

我也不记得我喝了多少,然后才昏昏沉沉的睡去。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,他们下车前向我道别,不得知他们昨晚有没有喝醉,但至少在早上他们分外清醒,还一副坏笑,拉着醉醺醺的我照了最后的合影,快门按下的一瞬,我脱口而出的竟是“ура”(干杯)……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